发布日期:2023-03-31作者:王丽点击:
——合肥十中2023年高二研学征文优秀作品展(一)
编者:花草藏于温室则不堪风雨,少年囿于围墙则难当大任。让学生走出课堂,奔向自然,奔向更广阔的的天地,是另一种形式的教育。因为疫情,研学旅行中断了几年,如今,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同学们终于踏上了研学之路。大巴车里,同学们引吭高歌,青春的活力让空气都舞动起来;纪念碑前,同学们静默哀悼,先辈的牺牲让大家深深懂得家国情怀;石板路上,同学们惬意徜徉,厚重的历史让炎黄子孙不觉为之骄傲;油菜花田,同学们呼朋引伴,争相用照片留下大自然的馈赠。研学归来,意犹未尽,用文字抒发心中情愫,或记叙,重走一次研学路;或议论,眀事理而助成长;或抒情,喷薄热情无需掩饰;甚至,连说明都变得生动。行路,行路,让万卷书和万里路育出国家栋梁。
步入泾县之景,感知红色征程
作者:高二(4)班陈韵涵 指导老师:唐倩倩
回眸中华五千年来的历史长河,无数沧桑岁月已被时间的洪流涤荡了印记。但当我们切身步入历史,在实践中触摸他们存在的痕迹,我们便可以跨越时间的横沟,感知过去的征程。此刻我提笔记录下这次泾县之旅,共同铭记党的过往足迹。
爱国主义是一缕晨曦,照耀当下的辉煌。
“我们要努力,拼命的向前,我们黄金的世界,我们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眼前。”毛主席曾慷慨激昂地说过。回首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经历种种坎坷和磨难,在动荡的年代里开辟新道路,才使得中国大地由枯转荣,才使得社会主义的光亮能够照进全中国,才使得如今的我们能够有这光明的未来。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在这里,我们在投影的纷飞炮火中感受到战士们无畏敌人,英勇抗战的决心和意志,这份品质不会被岁月淡化,将被我们镌刻在心中,一直铭记不忘。而在皖南事变的烈士陵园中,庄严肃穆的气氛无声弥漫,空气中氤氲追忆的哀伤。难以想象战士们在惨烈的战事中是以怎样的钢铁意志,用革命的信念筑起坚固的城墙,保卫着人民。瞻仰革命烈士们的纪念碑,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传统文化似一面明镜,透彻经典的剪影。
“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柴静曾这样说过。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之久远,文化之悠长,远超我们的认识。而在泾县,我们可以通过宣纸,追溯中国古代的文化博大精深。摩挲着细腻的纸张,宛如打开了中国传统文化集册的扉页,他在质朴中叙述着无声的过往,在匠心中承载着昔日的回忆。漫漫黄沙早已湮没了西域路上的驼铃,声声叹息早已掩盖了零丁洋里的涟漪,但亘古不变的是他们如同宣纸一样,成为了文化的载体,最终流存至今。
徽派风情似一轮清月,映衬朦胧的意境。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在《望海潮》中的词语与徽派建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走进泾县,我们领悟了桃花潭的自然之美,也体会了查济村的人文之景。皖南的景色宛如大千世界中的一颗明珠,别有一番风情。雾雨如烟,指尖拂过亭台水榭,墙下彩蝶随你一同步入长街,马头墙下荡漾着飘渺的尘烟,似云又似仙,使得这里如同世外桃源,遥亿东晋诗人陶渊明隐居山林,追求自然中的静谧与美景。如此看来,在泾县的村落中,你也能寻得那份宁静和向往,这份感情萦绕在心间,久久难以散开。
爱国主义是一缕晨曦,照耀当下的辉煌;传统文化似一面明镜,透彻经典的剪影;徽派风情似一轮清月,映衬朦胧的意境。涓流虽寡弱,浸成滔滔江流;爝火虽微羸,终能万古燎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用我们的脚步,之丈量泾县之土地;用我们的双眸,展望未来前路。
步入泾县之景,感知红色征程。
拈花一梦
作者:高二(17)班谢如孟 指导教师:王丽
古人云:“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一次,我来到了徽州。也听有人说:“如果说,哪里可以感受到时间暂停般的静谧美,那当属徽州。”
可我不这么认为。
在这一路上,我看到与时间厮守了三百多年的老房子,当灿烂的天光顺着黛瓦透过天窗照到我还身上时,在那一刹那,我感受到历史的明辉也曾真真切切地笼罩在我身上,不只是现在,而且是许多个时刻。是我打开历史课本摩挲那一页微黄时;是我临摹书帖与千年前的古人共书《兰亭集序》时;是我弹起一方琴筝,铮铮弦音入耳时。我还看到与岁月同行的老人,他们步履蹒跚,却面带微笑。与来来往往的人群、车水马龙的喧嚣不同,他们仿佛于时间深处静坐,温和地看着面前一切的变化万千。手中的拐杖早已古旧……
这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好,可是,这不是全部。
其实,这一切如黄粱一梦的美好中,我很少能仔细看看沿途的风景。我每时每刻都在脚步不停地赶路,甚至在第二天的歙县之旅时,二十分钟的游览时间几乎让我全程加急,我知道,我肯定错过了许多,但我只能选择错过,还未离开,我心中的酸涩几乎就已难以排解。
是,在踏上匆匆的返程之旅时,我思考了许多。如果再娇艳动人的鲜花都会褪色,再明媚温暖的阳光也只能被回忆,我为什么还要去经历他们呢?“若能避开猛烈的欢喜,自然不会有悲痛来袭。”我安慰自己说:“花有重开之日,太阳也会有再升之时,即使短暂,有记忆为我永恒。”可心里有声音在说:“可你知道的,‘看着庭院里的阳光一寸寸沉进山头,我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是今天的太阳了’,就连记忆也并不能成为永恒。”
这一次,我把视线投向车外烂漫的春色中,也许在那时,我感受到了一种释然。我在空间中留下了一段让人不明所以的话:“记忆就像下雨后的镜头,一次次被时间模糊,我一次次地用纸巾擦拭,再次氲起的雾气只留下一行行泪痕,在这之中,我看到时间的尽头。我想,下次我不会再擦拭了。”
若用一言以蔽之,大概是“此情可待岁月长”。也许镜头再也没办法擦净,但我已经把这份情牢牢地镌刻在我心中,也许等到下一次记忆模糊时,我不会再费力擦拭了。我想到菲利普最终参透了生命的真谛;想到林清玄先生从容离世前留下的最后一段话;我也想到《最好的告别》中,作者写下“虽然人依旧一步步地走向死亡,但人们可以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热爱生活,真诚相待;虽然人依旧会遭受苦难,但人们可以拥抱彼此,一起流泪,共同疗愈;最重要的是,人们可以去爱与被爱。”
如果真的有一天要面临告别,那“面对告别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告别”。也许,我会忘记我曾去过郁郁的山间,但我不会忘记那一刻的宁静;也许我会忘记与朋友之间的点点滴滴,但我会记得我们曾一起手拉着手,勉励对方时的温暖;也许我会忘记与父母之间曾发生过许多的快乐的小事,但我已经学会了被爱。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古人诚不欺我!这就是这次的徽州研学之旅。归途时拈起一朵迟暮之花,那是时光的记忆。
(撰稿:王丽 审稿:张晓静 统稿:合肥十中书华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