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8-27作者:十中人点击:
——合肥十中家校共育中心“悦读越成长”第二期家校共读心得分享
编者按:身居一隅,我们无法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但书籍可以。一本好书,如一轮明月,亲切而温润;又如一座灯塔,引领人们前行。
构建家校共读,共育孩子成长,合肥十中一直在路上。在2022年暑假,合肥十中家校共育中心开展了“悦读越成长”第二期家校共读活动,本期共读书目是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通过阅读打卡、分享心得等活动,老师们与家长们以书为友,培养积极的阅读兴趣,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探索师生、亲子的沟通技巧。
“读书不觉夏已去,一寸光阴不可轻”。伴随假期的结束,暑期阅读活动也进入总结分享阶段,老师们、家长们在这次阅读中收获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阅读心得吧。
姚露阳老师:正面沟通 拆除“心墙”
当我写下这段文字时,我意识到,相比过去的自己而言,我并没有学会如何与人进行非暴力沟通,最多是知道了一些“沟通的知识”。我甚至产生了一些知识带来的“优越感”:常常用非暴力沟通的法则来分析家人的只言片语。结果是,我感受到的语言暴力更多、更清晰了,我的情绪变得更糟糕了。
我很困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可能是我“宽以律己,严于待人”了,我将非暴力沟通的法则用于指责他人的不当语言,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暴力呢?和我对话的人,未必人手一本《非暴力沟通》。
在我了解到我的问题之后,我再次阅读了这本书,并在这本书的最后发现了这样两句话:“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我忽然明白了自己的问题在哪,我只做到了前一半,却忽略了后一半。语言是窗,还是墙?是表达自我还是构筑隔阂?很难回答,有时候我们怀着关怀的心却说出了伤害的话,令人难过也值得反省。希望经过阅读,我们都能够学会非暴力的沟通方式,构建润泽的生活氛围。
(一)我是如何表达需要的?
非暴力沟通有四个环节,即观察情况、表达情绪、提出需要和具体请求。通过四个环节,提高沟通的效果。当然,在实践中,每个环节并不是死的,甚至有的环节可以用神情和肢体语言来代替,我们应该学会灵活运用。
当我们在某种关系中没有得到满足,我们是否总是倾向于指责别人:“你一点儿责任心都没有!”“你看某某从来不会这样!”这些异化的沟通方式(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尽管表达了说话人的愿望(侧面表达),但是忽视了人的感受和需要,完成了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的疏远。
我们可以将表达的方式换成:聚焦行为而非道德品质(你在这件事情里考虑到了哪些因素?没考虑到哪些?你认为这样好吗?);放下横向比较,进行纵向比较(和过去的自己进行比较);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妈妈在这件事上应该监督和陪伴你,但是妈妈没有做到,我很抱歉。);提出请求而非命令(在写作业的时候,请你把手机关机放在卧室里。等完成作业,再使用手机。可以吗?)
不得不感慨,沟通是一门艺术,我们用人生的头几年学会了说话,却要用一生的时间学会怎样好好说话。
(二)我的感受从何而来、如何说出来?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我们需要区分“感受”和“想法”这两个词。(和前一章同样,看法也是属于评价的范畴。)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表达自身的感受时要注意方法,要将感受和出现这种感受的内在原因讲出来,不然很容易出现归咎于他人行为的误区。其结果,要么使对方充满歉疚,要么无异于沟通的继续。非暴力沟通主张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这样更有利于进行有效的沟通,而非陷入无限循环的互相指责和谩骂。表达感受我认为也是一种需要,这样能让听者更加理解说话者的真实诉求。
(三)怎样用非暴力的方式提出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请求。我们每天都在对父母、配偶、子女、同事提出各种各样的请求,奇怪的是,越是,陌生的人,我们往往越能够准确地提出请求,并得到积极回应。而面对家人,却恰恰相反。如果想得到家人的积极回应,就要注意提出请求的方式:
提出具体的请求,不使用抽象的语言来表达,尤其是不要请求他人不做什么。抽象的语言无助于得到他人的积极回应,也无助于深入了解自己;明确谈话的目的,应该是顺畅沟通表达需要,但是错误的语言会让人误解为指责;请求反馈。当我们不确定对方的理解是否符合我说话的本意时,请求反馈能确保对方准确把握我们的意思;了解他人的反应。在了解对方的反应时,我们要能意识到我们想了解的是哪方面的内容,并提出明确的请求;在集体讨论时提出请求,必须明确说清楚我们希望得到怎样的反馈,否则漫无目的的讨论只会浪费时间;提出请求并非提出命令,假设对方不能满足我的请求,我也不应该对对方进行道德绑架式的指责,否则就变成了命令。
其实,面对亲近的家人,只要我们能够注意说话的语气,正面、直接地提出请求,无论是否被满足,都无害于家人的亲密关系。而不当的请求方式,例如正话反说、指责、讽刺,不仅不能得到积极回应,还会伤害我们的亲密关系。
(四)如何关切地倾听他人?
前面都在思考“如何诚实地表达自己”,包括自己的需要、感受以及提出请求。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如何倾听他人,了解对方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给予反馈。
为了更好地倾听,我想应该做到:
第一,放下已有的判断和想法,全神贯注体会对方,尤其是不要着急去评价、安慰、否定、辩解,这样对方才能够充分表达自我;
第二,无论别人用怎样的方式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可以用:你如何如何,是因为需要怎样怎样……
第三,给他人反馈。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如果我们已经准确领会了他们的意思,我们的反馈将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反之,如果我们的理解还不到位,他们也就有机会来纠正我们。此外,这样做还有助于人们体会自己的状况,从而深入了解自己。
第四,保持关注。不要过早提及他人的请求,否则他人可能无法充分表达,我们也容易被误解为应付。
第五,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当我们已经深处痛苦之中,没有办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体贴。我们可以大声提出请求,请求他人的帮助,或者,我们可以换一个环境,调整状态。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就是培养对自己的爱。无论是作为非暴力沟通的学习者还是使用者,在促进沟通、解决问题以外,更重要的是疗愈内心。人生很长,我们会遇见很多人,但是朝夕相伴的家人、朋友却很少。我们每个人身边可能都有那种“刀子嘴豆腐心”的人,但愿我们都不做这种人,因为很难有人从“刀子嘴”的锐利外表透视到内在柔软的心灵。愿我们都能够拆除心墙,与人正面沟通,学会好好说话、好好生活。
2021级高一(3)班何嘉韵家长
第一次在学校的引导下,与老师、家长们共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初看这本书似懂非懂,第一遍读完后整个人有点晕乎,很多地方不太理解,重读后才能慢慢领悟其中的奥秘。
当我们生气时,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要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一味的指责他人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反而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糕。非暴力沟通的本质就是心中有爱,对他人有爱,对自己有爱,非暴力是爱的外在形式。学会爱身边的人和事,放松心情去爱我所爱,唯有这样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体会与表达处处可见,女儿正处于叛逆期中,每次女儿无理取闹的时候,我就控制不住自己,会莫名地想发火,甚至有时都没了解清楚状况就想批评她。可事后想想,孩?也没犯什么错,她也许只是希望得到我的?个拥抱或是安慰。透过阅读,书中教会我不妨这样做,可以对孩?说“宝贝,我很困惑,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帮助你,你能说说你的事情吗?”这个时候,可能孩子就会慢慢平复下来。我们要学会放下自己,有时适当的示弱会有助于解决冲突。“以暴制暴”、“你强我比你更强”的想法,只会让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我们都希望孩?能听我们的话,做出改变,但我们又何曾为了孩子去改变呢?都说父母的幸福取决于孩子的行为,但孩子的幸福又取决于什么呢?
通过阅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一方面让我们学会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这种方式处人处事,另一方面读书的过程本就是心灵治愈、个人提升的过程,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成长、为了自我提升继续奔走在阅读的路上吧!
2021级高一(16)班邢玉婧家长
《非暴力沟通(修订版)》一书,讲述了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与原则,它从人文角度与教育角度分析了这种方式的优点与重要性,读完受益匪浅,个人觉得非常值得阅读与学习。
书中首先论述了采用暴力手段沟通的危害性,其次又讲述了非暴力沟通的益处并加以对比论证,非暴力沟通可以说是一个有效且符合情理的沟通方式。
非暴力沟通方式的四要素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所谓“观察”就是要了解双方情况,对人、对事都要认真分析和考察,找沟通点和方向;“感受”是指你对沟通者的思想、态度及自己内心如何运用合适的语言进行沟通的想法和体验,为有效沟通做准备;“需要”是指双方都有要求沟通愿望,也就是同意沟通;“请求”就是指有礼节的邀请对方和解沟通。这四个方面密切相连,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非暴力沟通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如今,非暴力沟通已成为国际外交上的有效方法,所以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是人们用来处理事物和争端的好方法。
《非暴力沟通》对我最大的启发是,每当我抑制不住情绪时,脑子不觉自由就出现非暴力沟通坚持的原则,这样我能快速冷静下来。第一遍读完时有些理论还不能完全理解、内化,经第二遍精细阅读、深入理解后,我想将其践行于生活中也就不难了。最近我还将这本书推荐给孩子的初中家长们,相信大家慢慢体悟总会有收获的。
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大多是先成人再成才,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家长与老师们若能恰如其分地运用非暴力沟通,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耀眼的星星。
(备注:个人文化水平不高,读书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年纪大了,看书出现重影,白天经常忙于个体经营静不下心,只有晚上翻开书戴上眼镜慢慢阅读,经过一个月的共读打卡,真的收获满满,这种感觉似乎让我回到了那段令人怀念的读书时光。)
以上是我阅读完整本书的心得体会,共勉!
2020级高二(28)班朱诺家长
这个暑假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这本书读完很长时间了,提笔想写读后感的时候,察觉对很多内容的印象都模糊不清,便将书又读了一遍。一本好书就像一个老朋友,每次和他会面都会有新的体验。
这本书讲的是一种沟通方式,也是一套实现幸福人生的生活哲学。它并不局限于讨论语言技巧和漂亮的话术,不同于市面上泛滥的鸡汤书,它更强调的是通过沟通,将对话的重心落在体会彼此的感受和需求上。它带我跳出原有的思维桎梏,使我明白一味的批判,挑剔的苛责并不能使事情走向和平解决,只会给最爱的人带来伤害。用观察代替评判,探究感受背后的深层需求,去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
书读完后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为自己过去沟通中夹杂的暴力和评判感到震惊,为自己拒绝尝试了解对方的感受和倾听对方的需要感到愧疚。我在对自己和别人认知都还不全面的时候,那些不适合的语言就已经脱口而出,从而给我和他人之间的沟通设下了重重障碍,而这样做只会给亲近的人带来伤害。非暴力沟通的本质是心中要有爱,对他人有爱,对自己有爱,非暴力是爱的外在形式。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应该怀揣着同理心,通过尝试解读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体会各自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正确地表达出来,使得双方能够互相理解,最终实现和谐的、充满爱的沟通。
“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思想高尚、知识渊博的人在对话。”读《非暴力沟通》就是如此。非暴力沟通,需要时间来践行。希望我能真正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去打造和谐的家庭和工作氛围,能让自己在未来的生活中处处充满阳光与爱,把非暴力沟通作为工作、生活中的一项修炼坚持下来,做一个平和的人,用爱化解矛盾,拉近心与心间的距离。
2020级高二(17)班李天洋家长
非常感谢十中家校共育中心推荐了一本优秀的书籍给家长。看到题目很多人主观就会想到“暴力”这个词的意思,泛指侵害他人人身、财产的强暴行为!这就是违法行为了!不,我们在生活中怎么可能有这种行为?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语言的暴力更伤人。认真地阅读这本书的四个要素让我们去理解非暴力沟通在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作用!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是整本书的核心;一,观察——不带评判,不贴标签的说出对方所做的事情。二,感受——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三,需要——说出哪些需要导致哪样的感受。四,请求——提出你的请求,要注意不要用命令的语气,区分请求与命令。
严格来说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心理学书籍,作者用生活中的一个个现实的例子告诉我们怎样在生活中用四个步骤去处理紧张的关系,在阅读中去了解作者想表达的同理心,也就是心理学中经常说的共情,更要学会去做一个:大胆的倾诉者,认真的倾听者。作为一名高三学生的家长,我相信大家都经历过歇斯底里的叫喊,唇枪舌剑的争论,多日的冷漠不语等沟通方式,这样的沟通方式不但无效,而且经常让孩子与父母两败俱伤。大家不妨静下心来读读这本书,把“我觉得你应该如何如何”变成“如果你可以这样做的话,我会非常开心!”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父母对儿女之爱,无怨无悔,无休无止。那就让我们的爱如潺潺的流水灌溉这一片花园,如果开不出艳丽的花朵也必将会长成我们可以依靠的大树。
(十中人/撰稿 张晓静/审稿 家校共育中心/统稿)